1. 限售股是什么意思
限售股是指股份持有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按承诺有转让限制的股份。包括因股权分置改革暂时锁定的股份、内部职工股份及其他股份。
2. 股改限售股
股改产生的限售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限售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股改前有相当多的法人股,这些法人股享有与流通股相同的权利,但成本极低。唯一的不便是它们不能在公开市场交易。
3. 限售期
限售期是指限制流通的时间,即自某日起该股原非流通股在获得上市流通权后,在改日的一年内,不上市流通交易。
4. 股权激励限售股
股权激励限售股是指为了激励和留住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企业给予其一定数量的股份,并规定一定的锁定期。在锁定期内,这些股份不能进行转让。
5. 限售股的特点
限售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一段短时间内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这类股票通常被锁定一定时间或者持有很长时间,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发生流通现象。
6.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是指我国对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法人股和流通股分离,将流通股份分散到社会各个投资者手中,实现股权的有效流通。
7. 市场俗称“大小非”
市场上常常称股改限售股为“大小非”。“小”指的是小部分的股份,而“大”指的是大部分的股份。而“非”则表示这些股份是限制流通的。
8. 股份解禁
股份解禁是指限售股到达限售期满后,股份可以被解除限制,允许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交易。
股改限售股作为***特有的一种限售股份,主要存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国有企业。这些限售股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在市场进行交易,同时还存在着限制流通的时间,即限售期。股改限售股通常被称为“大小非”,其中“小”和“大”指的是股份占比的大小,而“非”则表示股份是限制流通的。股权激励限售股是为了激励和留住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通常给予他们一定数量的股份,并规定一定的锁定期。在锁定期内,这些股份是无法转让的。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股份主要由法人股和流通股组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将法人股和流通股分离,将流通股份分散到社会各个投资者手中,实现股权的有效流通。股改限售股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由原来的非流通股份转化而来的限售流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