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案到底怎么回事?这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科龙案进行深入分析。
1. 郎咸平对顾雏军的指责
郎咸平学者郎咸平指责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美菱等4家公司中,使用了欺骗手段,用七种手法侵吞国有资产。
顾雏军对此强硬回应,辩称其行为合法。
2. 欺骗手段的具体分析
郎咸平指出,顾雏军在收购过程中使用了七种手法侵吞国有资产:
2.1 虚假财会报告的提供科龙电器被指控提供虚假财会报告,但由于在案证据不足以证实科龙电器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的行为已造成刑法规定的“严重***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
2.2 资金挪用顾雏军被指控挪用资金给作为上市公司的科龙,这给科龙造成了巨大冲击,一度导致停产。
2.3 审计程序不充分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德勤在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特别是对应收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过程中,执行的程序不充分,函证方法也不当。
2.4 票据未清算彻底科龙电器与农行广东某分支机构的票据未清算彻底,德勤对此事的审计也存在不充分的问题。
2.5 商业欺诈的指控收购科龙和格林柯尔是否涉嫌商业欺诈是另一个问题。有人将顾雏军的资本运作中的以少换多升华为侵吞国有资产,但这种说法被认为是危言耸听。
2.6 虚假出资与职务侵占顾雏军及其团队被指控存在虚假出资、虚假财务报表、挪用资产和职务侵占等罪名。
2.7 证监会的不当处理顾雏军曾多次向***证监会求情,请求撤销对科龙的立案调查,或者至少推迟调查的时间。相关人员表示,证监会有两位处长接待了顾雏军。
3. 公司治理缺陷引发财务舞弊
公司治理缺陷是滋生财务舞弊的土壤。科龙财务舞弊案的发生,其中一个重大原因便是营业管理层没有受到必要的监督与制约,使具有舞弊动机的人员获得舞弊机会。
为了良性发展,必须对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与制约。
4. 法院对顾雏军案件的终审判决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顾雏军诉***证监会信息公开的两个案件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并要求继续执行。
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调查。
科龙案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从财务舞弊到公司治理缺陷,都是导致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法院对顾雏军案件的终审判决也暗示着该案并非简单的欺诈行为。这个案件的发展与最终结果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