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旨在从农田到餐桌,加强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一、修订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市场监管总局修订了2016年出台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食品产地、销售环节以及质量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二、职责明确
《办法》明确了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强化了属地监管责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适用范围
该办法适用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具体包括通过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活动。同时还涵盖了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
四、加强食品产地管理
《办法》对食品产地管理也提出了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档案,并按照要求保存相关资料。食品生产经营者还应当配备合格的农业技术人员,并根据地方风险评估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农药使用等。
五、加强销售环节管理
《办法》明确规定了销售环节的管理要求。销售者应当明示食用农产品的企业名称、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等级和检验合格标志等信息。销售者还应当保持冷链、防止食品变质,及时清理过期食品,并进行分类处置。
六、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他们将定期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资质、检验报告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查封、扣押等处置措施。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
七、处罚措施
《办法》明确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所处以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业整顿、注销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以及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查封、扣押等处置措施。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夹杂有害物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八、促进绿色发展
《办法》也鼓励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农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采取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健康的食品。
九、落实责任
为保证《办法》的有效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也应当履行相应的责任,做好相关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对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对产地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