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人群是指可支配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可支配资产包括家庭全体持有的存款、保险、股票、债权、投资信托等金融商品和贵重金属等,但不包括现居住的不动产和自用车辆等实物资产。
1. 高净值人群的定义
高净值人群一般分为两种定义:
1.1. 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个人:这些个人拥有较大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
1.2. 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个人:在***,高净值人群一般以可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300万美元、500万美元等为界限。
2. 高净值人群的特征
高净值人群具有以下特征:
2.1. 年龄和学历:大约50%的***高净值人群来自40~50岁的人群,且多以男性为主。在企业主群体中,可投资资产规模越大,年龄也相应较大。职业经理人群体呈现出年龄较小、学历较高的特点。
2.2. 财富来源:投资收入是高净值人群资产的主要构成,而非工资收入。一部分高净值人群还依靠企业收入、股利和继承等方式获取财富。
2.3. 社会贡献:高净值人群对社会贡献意识较强,会积极参与捐款捐赠和志愿者活动等。
3. 高净值人群的统计数据
根据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私人财富报告》:
3.1. 2016年:***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165万亿,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58万。
3.2. 胡润榜单:胡润榜单认为拥有600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就是高净值人群。
4. 高净值人群的金融服务
针对高净值人群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
4.1. 私人银行业务:高净值客户是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对象,这种业务以较少的资本滚动较庞大的资产,在保持高回报率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4.2. 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机构为高净值人群提供风险评估、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等综合性的财富管理服务。
4.3. 税务规划: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务状况,提供税务规划方案,合法避税并优化个人资产。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净值人群是拥有较大资产的社会群体。他们在财务管理和金融服务方面有独特需求,因此金融机构提供了专门的服务来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