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熔断机制于2015年开始酝酿,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熔断机制在2016年1月4日和7日的四个交易日内连续四度触发,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终导致熔断机制被紧急叫停。小编将详细介绍熔断机制的工作原理、熔断条件以及对***股市带来的影响。
1. 熔断机制的工作原理
熔断机制的目的在于稳定市场、控制风险,防止过度波动。具体来说,熔断机制通过设定熔断价格来限制股指的波动幅度,一旦指数波动超过设定的阈值,交易所将暂停交易一段时间,给市场缓冲时间,使市场情绪得以稳定。
2. 熔断条件
根据规定,沪深300指数较前一交易日收盘首次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5%但未达到7%的时候,将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若在尾盘阶段(14:45至15:00)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将暂停交易至闭市。
3. 熔断机制的影响
熔断机制的实施给***股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16年首个交易周的四天内,A股已经连续四次熔断,其中两天提前收盘,四天时间里上证综指跌幅达到11.7%。熔断机制的频繁触发导致市场信心丧失,投资者恐慌出逃,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下跌压力。
4. 熔断机制的紧急叫停
在经历了连续四次熔断后,***证监会紧急叫停了熔断机制的实施,并同时限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比例。随后,股市开始出现反弹,熔断机制的叫停也引发了对A股熔断机制出发点的反思,认为其出发点是为了稳定市场,但实际却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5. 对熔断机制的调整
作为对熔断机制的反思和修正,熔断机制正式发布的指数熔断机制进行了调整。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的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并相应地调整了尾盘阶段的触发条件。
6. 熔断机制的实施和叫停
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由于连续触发了两次熔断,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6年1月8日暂停了熔断机制的实施。
***股市熔断机制在2016年的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了重重困难,最终被紧急叫停。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为了稳定市场,但其实施却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和市场的下跌压力。对于熔断机制的调整和修正是必要的,以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