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汇率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市场汇率就会超过铸币平价;而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市场汇率就会低于铸币平价。小编将结合相关内容,探讨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如何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
1.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描述了在本国货币贬值后,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的现象。虽然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数量在本国货币衡量下保持不变,但由于本国货币贬值,居民需要消费更多的外国商品。居民需要使用更多的本国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外国商品,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进而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
2. 方面要素不可流动性
方面要素不可流动性指的是需求方面的产品不可替代性。假设一个***的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的比例是固定的,无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如何,每购买1磅粮食就必须购买1码棉布。当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时,进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这会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
3. 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的逆差是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外汇供不应求的现象。当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时,本国货币汇率下跌,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而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这将促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逆差的出现是外汇供求关系紊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当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时,本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较强,这意味着本国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这将引导消费者更多地购买国内商品而减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导致外汇供不应求的现象。
5. 债券价格下降
当债券价格低于其均衡价格时,将导致债券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将促使债券价格下降并且利率上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债券。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出现的供不应求现象将导致债券价格的下跌。
6. 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即商品短缺的情况。价格的上升可以扩大生产的产量,同时抑制消费。价格的上升可以消除市场上的短缺现象,从而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通过以上几个相关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会导致供不应求的。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方面要素不可流动性、国际收支逆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债券价格下降和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导致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