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剩余价值是以什么为基础

2024-06-17 10:37:57 59 0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总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有同生共存的特点。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一、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一般基础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源于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工作时间的延长是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的生活时间而实现的。通过强迫工人加班加点工作,使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是资本家对工人的榨取。资本家以掌握生产资料为依托,通过对工人的控制和操纵,使工人为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3.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要求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的强度,降低劳动力的价格,从而达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目的。

二、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重要特点

1.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源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相同的必要劳动时间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延长剩余劳动的时间,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要以全社会劳动率普遍提高为前提,它的现实起点是以机器大规模使用、劳动分工的细密化、劳动生产组织的规范化等为特征的现代工业资本主义。

3.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求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和技术的创新。只有通过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引进新技术,才能实现劳动力效率的提高,进而创造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剩余价值生产为核心。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和规律。

2.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是资本主义剥削的重要方式。

3. 剩余价值的产生离不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和对工人的操纵,实现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占有和掠夺,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四、唯物主义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1. 近代的唯物主义认识形而上学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将物质等同于原子,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机制进行了科学解释。

2. 现代的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物质的生产力、劳动的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剩余价值的社会基础和矛盾

1. 剩余价值的生产建立在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利用雇佣劳动进行经济剥削的结果。

2.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存在矛盾。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工人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取生活资料,使剩余价值分配不平等。

3. 剩余价值的存在推动了社会变革。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不公使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崩溃。

六、马克思主义对剩余价值的分析

1.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真实面貌。

2. 马克思主义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的机制。

3. 马克思主义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实践指导。

通过以上对绝对剩余价值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相关内容的和分析,可以看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基于对工人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则基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这两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两个重要特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和剖析有着重要意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