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利率水平合理、信贷环境稳定,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小编将围绕“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扩张还是紧缩”这一问题,深入探讨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方式。
1.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既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要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政策既不是单纯的扩张性,也不是单纯的紧缩性,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2.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
(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利率水平
(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情况,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以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货币市场利率。)
(2)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如科技创新、民生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
(3)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运用宏观审慎评估(MA)等工具,对银行货币创造行为进行前瞻性引导,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4)引入激励相容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相容的货币政策框架,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3.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整
(稳健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以下为近年来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整情况:)
(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0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多次降息降准,有效带动了实体融资成本下降。从数量指标来看,除2021年受疫情影响外,社融和M2增速持续高于GD增速。)
(2)政策工具并行
(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度”体现为多种政策工具并行,包括新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存量的结构性工具和传统的降息降准操作。)
4.稳健货币政策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干预风险溢价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扩大央行接受资产的范围。
(2)为降低商业机构承担的风险,财政可能提供一定的担保或支持。
(3)注重风险防范,防止货币政策过度扩张。
(4)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手段。通过适时适度地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我国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