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作为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要概念,是衡量资产和负债真实价值的关键指标。公允价值是否包括交易费用,以及它是否等同于交易价格,一直是会计实践中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关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公允价值定义及交易费用的关系
公允价值,也称为公允市价或公允价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确定并非随意的,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的供求关系、同类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
公允价值与交易价格的区别
公允价值并不等同于交易价格。交易价格可能受到特定交易条件的影响,如急迫性、资产的特殊性等。而公允价值则是基于正常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价格,旨在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内在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资产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
企业在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必须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例如,对于浮动收费法下作为基础项目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原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得转为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
持有待售类别的资产应按照其公允价值减去出售相关成本后的金额进行计量。这里的出售费用包括为出售发生的特定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相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等。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
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必须符合前提条件。无论是浮动收费法下作为基础项目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还是其他类投资性房地产,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适用条件。
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
公允价值作为现代会计和财务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其准确计量对于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投资者的判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公允价值与成本法的对比
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成本法则类似“进入价”。用成本法能评估出公允价,但公允价值更注重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实际价格,而不仅仅是资产的历史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一个复杂的会计概念,它不仅包括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价格,还要考虑多种影响价格的因素。正确理解和应用公允价值,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投资者决策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