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起步为何还不能摘帽:探究退市风险警示的真相
ST起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为何在经历了一系列风险警示后,仍未能摘帽?小编将深入剖析ST起步的现状,探讨其面临的退市风险,以及摘帽的可能性。
1.ST与ST的区别
ST和ST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风险警示的两种不同标识。ST为其他风险警示,主要是为了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规范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风险。而ST则为退市风险警示,企业一旦被ST意味着存在一定退市风险,但仍有“摘星”可能。
2.起步股份有限公司的困境
起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赎回,导致其面临流动性危机。目前,起步的资产负债率近100%,流动性极其缺乏。公司需要通过债权转让、定增、破产重整等方式化债。
3.控股权变动与持股比例下滑
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起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湖州鸿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27.8%被动稀释至26.82%。此次权益变动中,尽管持股数量未变,但因公司总股本增加,导致其持股比例下滑。
4.业绩预测与退市风险
ST元成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亿元到-3.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到1.5亿元。公司业绩不佳,存在退市风险。
5.退市风险警示的实施
晚间,15家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因公司业绩难以满足组合财务指标,可能在2024年年报正式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监会曾提示称,被实施“ST”的公司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化解退市风险。
6.退市指标与惩处
益智则认为,“一元退市”不应作为单一的退市指标,需与ST制度结合。只适用于ST和ST公司,以避免合规健康的公司被错杀。应强化“违规、造假”等惩处在先。
7.公司摘帽的关键指标
公司需要实现年度净利润为正。这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如果公司能够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等方式实现盈利,那么就向去掉“ST”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8.主营业务的正常运营
公司的主营业务需要正常运营。只有当公司的主要业务稳定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才能逐步降低退市风险,最终实现摘帽。
ST起步摘帽之路充满挑战。公司需要通过优化财务结构、提升业绩、强化主营业务运营等多方面努力,才能逐步降低退市风险,最终实现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