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职业现状解析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基金经理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小编将围绕“基金经理能干到多大年龄”和“基金经理有多累”这两个问题,结合相关数据和市场动态,深入剖析基金经理的职业现状。
1.基金经理人才流动趋势
近年来,基金经理人才流动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新人“出道”,二是从基金经理“一拖多”转向“多管一”。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新聘基金经理为629位,这也是自2021年以来第四年超过600位。2021年、2022年新聘基金经理数分别达到761位、708位。
2.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
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不容小觑。周五晚海外市场风云激荡,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为2023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此前公布的***非农就业人数增幅创九个月新高,大幅打压了宽松预期,***三大指数均大幅收跌,纳指跌1.63%。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调整投资策略。
3.提前退休现象
提前退休现象在基金经理中也较为普遍。以27岁的上海人Joey为例,她在游戏公司工作两年后,存够10万元就辞职去了泰国清迈旅居。几个月后,她逐渐感觉到太无聊了,生活没有任何进步和冒险的空间。而且,由于不工作,她的作息变得一塌糊涂。
4.固收类基金配置
在固收类基金配置方面,一些基金经理选择只选50个,而不是100个,因为固收类基金相对比较同质化,100个太多了。名额是根据每个类别的基金数量和规模进行分配。加入了一些多经理的配置,因为固收类基金涉及多种大类资产,单一基金经理可能很难同时擅长。
5.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
2022年至2024年,A股市场持续走弱,能取得连续3年正收益的权益基金经理并不多。经我们梳理,剔除对股票持仓比重低于20%的基金,也就是把“固收+”基金去除,全市场连续3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仅有51只。把任职时长低于3年的基金经理剔除,连续3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剩余26位。
6.追求优异业绩目标
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相对收益目标是前50%,而张峰认为,我们的权益资产规模还是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体量,必须追求更加优异的目标。他提出了“为什么你每年的收益率目标是前25%分位?”的问题。
7.基金公司规模变化
但此后,泰信基金规模不再神勇,一路震荡向下,投研干才和销售骨干次第外流,及至今日已近行业“吊车尾”。Wind数据显示,如今泰信旗下的公募基金产品(截至1季度末),其规模和业绩均不容乐观。
基金经理这一职业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在追求优异业绩的他们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市场竞争。而对于想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了解基金经理的职业现状和挑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